购彩_购彩
购彩2023-01-31 16:05

东西问·中外对话 | 对于中国,“气候经济学之父”这样赞“碳”******

  对于中国,“气候经济学之父”这样赞“碳”

  刘亮

  当前,全球极端天气现象频发,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采取气候行动刻不容缓;新冠疫情冲击更加大了中低收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难度。面对日趋紧迫的气候变化问题,全球气候治理如何破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增信释疑,更好地携手合作?为什么说“双碳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域的中国担当?

  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近日邀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与中新社记者刘亮就全球气候治理相关话题展开对话。

图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本人供图图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Lord Nicholas Stern)。本人供图

  尼古拉斯·斯特恩是“从经济学角度看气候变化”的第一人,被誉为“气候经济学之父”。

  斯特恩指出,新冠疫情大流行表明,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传染病、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每个国家都应该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风险。为更好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合作和行动力度。同时,发达国家要尽快兑现其在气候资金上的承诺。

  谈及近年来中国的气候治理行动,斯特恩认为,中国在持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双碳”目标的提出则让中国迎来进一步展现气候治理担当的好时机。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刘亮: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基石。在您看来,各缔约方在气候治理问题上遵循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何在?

  斯特恩:针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指出,发达国家应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它们对很大一部分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负有历史责任,并且也有资金可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我们应该意识到,要实现净零排放并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所有国家——无论富裕还是贫穷,都需要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国家都将从可持续、有包容性和有弹性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受益。尽管在最初的框架中,绿色发展被视为一种成本更昂贵的发展模式,但如今,情况已明显有所改善。

  刘亮:气候资金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硬骨头”。此前,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但目前距第一笔气候资金仍有较大缺口。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如何更好地完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气候资金供资机制?

  斯特恩:富裕国家未能履行到2020年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持增加到1000亿美元的集体承诺,这是一种背信行为,应尽快纠正。加拿大和德国政府在COP2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简称COP)之前制定的交付计划表明,1000亿美元的目标应在2022年或2023年实现。但同样重要的是,较富裕国家当下应与较贫穷国家合作,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资水平。要做到这点,各方需要更进一步关注融资的组成结构,为投资创造环境,这些将有助于推动发达国家在未来几年更好地兑现其承诺。

  刘亮:《巴黎协定》要求建立国家自定贡献(INDC)机制。但目前弥合INDC与温控目标之间的差距仍是谈判的难点。INDC会否动摇UNFCCC“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基石?在您看来,如何更好地弥合二者间的差距?

  斯特恩:《巴黎协定》承诺,所有国家共同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努力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同时,科学研究也表明,将温控目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对气候问题很关键。但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与这些目标并不一致,所有国家需要共同努力,进一步彰显承诺的雄心。

  刘亮: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在此过程中,中国也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您看来,中国过去和现在在气候治理问题上的表现有何不同?这种身份的转变意味着什么?

  斯特恩:中国在持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尤其在过去几年,中国作出不少承诺。如承诺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并停止为其他国家的燃煤发电站提供资金等。与此同时,中国的作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起到的榜样作用也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迎来了进一步展现自己气候治理担当的好时机。如果中国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将使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变得更容易,也将给中国和世界都带来好处。

资料图:光伏板

资料图:光伏板

  刘亮: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外界有声音担心地方为了降能耗采取限产等激进措施,进而影响经济稳定增长。对此您如何看?

  斯特恩:“双碳”目标的提出有助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包容性和弹性的经济增长。

  低碳发展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追求低碳目标可以以更强、更好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然而,向零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的转型确实需要妥善的管理,确保在转型过程中,要较为公平地处理富人和穷人之间,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例如,高碳企业的工人需要接受再培训,并重新分配到新的机构或单位工作等。

  能源转型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并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同时,清洁技术的投资和零碳转型的加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

  刘亮:目前距《巴黎协定》的签署已过去5年。面对疫情的暴发,您对气候变化问题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后疫情时代,气候治理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斯特恩:在过去六年中,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并日益影响我们的周遭环境。

  我认为,许多国家现在可以看到更可持续、更具包容性和弹性的经济发展和增长模式的吸引力。这场疫情大流行表明,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传染病、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威胁。每个国家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为了走上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道路,我们迫切需要扩大相关领域的投资规模。

  从投资角度上看,目前,疫后经济复苏的投资是我们实现可持续、有韧性和包容性增长需要的投资方向。

  刘亮:去年,COP26已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您如何评价此次大会取得的进展?这对今年的COP27大会又意味着什么?

  斯特恩:COP26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包括中美两国就气候行动合作发表联合声明等。

  但我们也知道,提交给COP26的经修订的国家自主贡献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仍有差距,富裕国家也未能兑现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的承诺。

  COP26取得的进展应促使各国在2022年底前提交更强有力的减排承诺,并共同制定一项新的气候融资计划,为未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 购彩

    净利首破百亿,比亚迪“断油”开挂******

      特斯拉交出“史上最好”成绩后,稳坐“销冠”宝座的比亚迪也揭晓了2022年亮眼的一年。

      1月30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有望实现160亿元-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

      这是比亚迪全年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元,其中去年四季度净利润或超66亿元。2021年,比亚迪净利润仅为30.45亿元。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不仅再度扭转净利下跌趋势,更有望交出上市近12年(以比亚迪A股上市时间为基准计算)以来最佳年度成绩单和单季度净利润历史之最。

      不过,比亚迪的价格区间和智能驾驶技术跟特斯拉还有差距。在业内看来,弥补上这些短板才能在荣誉宝座上坐稳。

      1月31日,比亚迪高开。截至当日收盘,比亚迪A股报285.80元/股,上涨1.35%。

      “销冠”上演翻身仗,净利至少涨4倍

      比亚迪开挂的业绩是意料之内。

      2022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已达93.11亿元。若按公告预告数值下限计算,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净利润至少为66.89亿元。

      自2011年以来,比亚迪净利润大多处于两位数水平,2012年一度低至0.81亿元。12年时间,比亚迪净利润曾6次出现同比降幅,其中2021年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下滑28.08%。

      对于业绩超预期增长,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爆发式增长,公司克服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自2022年4月官宣停产燃油车,比亚迪销量一路高歌猛进,以50余万辆的销量优势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值得注意的是,若仅从纯电动汽车领域来看,2022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131万辆,虽未完成其年初定下的150万辆目标,但仍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多出4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

      比亚迪的销冠优势,在于插电混动车型加持。根据比亚迪1月2日披露的产销数据,2022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86.9万辆,同比增长152.5%,超额完成150万辆年交付目标。其中,纯电动车型91.1万辆,同比增长184%;插电混动车型94.6万辆,同比增长247%。

      比亚迪在公告中表示,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方面,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该业务板块盈利承压,但受益于海外大客户份额提升及业务结构优化,实现了业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业绩预告发布后,多家券商机构表示看好比亚迪销量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

      东吴证券研报表示,比亚迪销量持续高增,产能利用率提升,规模效应显著。预计2023年比亚迪单车盈利维持1万元左右。华西证券则指出,汽车业务量价齐升,比亚迪业绩加速兑现。展望2023年,比亚迪汽车销量预计突破300万辆,出口及海洋网新车型导入有望成为两大核心增长点。

      国海证券研报提出,2023年将重点关注比亚迪“新品投放、产能扩张、高端品牌、海外市场、盈利优化”几大看点,并上调对比亚迪的业绩预测。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高级研究经理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仔细看比亚迪的销量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是插电式混动车型,特斯拉只有纯电车型,而且比亚迪的价格区间跟特斯拉还有差异,二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竞品。“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技术跟特斯拉还有一定差距,弥补上这一短板才能真的在荣誉宝座上坐稳。”

      发力高端品牌,比亚迪秀肌肉?

      在比亚迪蓝图中,将形成比亚迪品牌(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的全新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需求。

      1月初,预热已久的比亚迪百万级新能源品牌仰望揭开面纱。在发布会现场,仰望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胡晓庆透露,仰望品牌将建设完全独立的销售渠道,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陆续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立体验中心。

      根据比亚迪此前披露的消息,仰望品牌定位高于腾势,售价区间在80万-150万元,旗下所有车型均标配比亚迪的最新“易四方”技术。

      以“易四方”技术开拓百万级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正式发起产品升级和品牌向上的攻势。与此同时,随着仰望品牌的正式发布,比亚迪乘用车产品矩阵又添新“拼图”,旗下王朝网、海洋网、腾势品牌、仰望品牌四大产品矩阵已覆盖10万元至百万元价格区间,且各品牌车型价格梯度明显。

      一位汽车行业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仰望品牌的推出并不是为了走量,对比亚迪而言,更多的是向行业展示最新的技术。而除仰望品牌外,比亚迪还将推出一个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打造专业级产品,与用户共建共创,将于2023年面世。

      “中国车市的高端需求总体较强,新能源的渗透率也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由于目前的进口车和合资豪华车在高端电动化表现较慢,因此高端市场自然有更具税收政策优势和产品优势的自主电动车的市场空间。由此,自主品牌电动车高端化潜力巨大。

      “目前中低端市场已是一片红海,竞争非常激烈。豪华高端市场仍有发展空间,所以大多数自主车企将向高端豪华市场发起进攻作为企业的战略。”不过,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与其他市场客户群体购车时考虑的性价比、科技感等因素不同,豪华车用户群体不仅会考虑品牌知名度,还会考虑品牌的沉淀和积累等,这也是比亚迪目前进入高端豪华电动市场面临的一个挑战。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地图